现代企业资本股市如此,新生的艺术品股市有没有类似意义呢?笔者以为不但有,而且如果能够健康成长,还将可产生与企业股市齐头并进、开创物质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的重大意义。
现在的中国经济就仿佛一座漂浮在汪洋中的冰山,过去三十年积聚的顽疾看上去依旧牢不可破,但在冰山深处裂纹已经开始慢慢扩散。 二、改革展望:以改革和转型融解冰山之困 改革是中国发展的最大红利,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
随着劳动年龄人口持续净减少和经济持续发展,用工荒还会加重,未来低端劳动力工资增长速度可能还会加快,服务价格上涨压力不减。民资进入将推动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等公共服务相关产业的繁荣。国内利率水平的整体抬升有可能导致房地产风险、地方债务风险、信托风险、小型金融机构流动性风险的爆发,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综合上述考虑,我们预测2014年GDP增长7.5%,比2013年低约0.2个百分,四个季度分别增长7.7%、7.6%、7.4%和7.4%。随着银行体系资金面的持续偏紧,银行资金利率的上行传导至房贷利率上升,房地产市场面临调整风险。
进入专题: 中国经济 。值得关注的是明确提出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过去是"财力和事权相适应"。 分税制改革让中央和地方在扩大财政收入问题上一致 1994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分税制改革,彻底改变了中央与地方在财政分权关系的逻辑。
招商引资俨然成为众多地方政府的头等大事。按企业所有归属分配财源的财税包干体制,促使地方政府非常看重企业的地方所有性质。这一点,清晰地表现在财政数据上(图1,略)。这一发展,客观上起到了藏富于民、国退民进的作用,曾为邓小平所赞叹的异军突起的乡镇企业,就是在这样一种地方分权的财政制度下形成的。
中国行政集权与财政地方分权古而有之 中国为什么能在地方分权特别是财政支出(事权)分配上成为世界的例外? 原因之一是中国历来如此。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各地政府特别是那些经济增长迅速的地方政府,很快就学会能使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与中央政府博弈的方法:一方面,它们只完成为财政合约要求的最低限度的财政收入,以求得将上解中央收入最小化。
这样做的结果是,财政收支规模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逐步下降,即便是把预算外收支规模加进来,国家财政规模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仍然显著下降(图1)。这些问题的治理需要改革和完善中国式分权。于是,在资本和劳动力充分自由流动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保障服务的地方分权化必然导致各地政府的"逐底竞争",尽量降低税收水平,尽量少提供社会保障。从理论上看,中央统筹社会保障,使保险基金库在一国范围内最大化,风险分散最大化,并有助于社会公平。
然而,财政大包干的逻辑是不可持续的。其次,中央政府对地方官员政绩的考核标准,再也不能唯GDP是论。必须充分肯定改革开放以来地方分权对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贡献,但也需要集中谈谈中国式分权给中国造成的问题,包括席卷半个中国的雾霾难题。然而,在行政和财政分权上,改革前后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结果,中国的社会保障福利能够在地区之间、阶层之间非常不平等的分配下延续至今。中国社会保障特别是养老保险收支的地方分权化,在全世界的范围上看亦属例外。
事实证明,厦门和福建的经济发展,并没有PX项目未在厦门落户而受损。这一点和经济发展是硬道理的GDP主义在邓小平南巡后被强化至极的形势相配合,驱动中国财政规模不断扩张(图1)。
中国之所以能够以地方分权的方式提供社会保障服务,根本原因在于户籍制度。这些借款,从一开始,就没有还的可能和打算。而在朝代衰落之时,则出现军阀控制地方行政,各自供养的局面。建国后的前30年中央计划经济,地方政府在行政和财政事务上,几乎没有任何自主性。新中国同旧中国相比,则有沿袭有损益,但在变动中保持一点不变。依靠这个制度,地方政府能够在吸引资本和劳动力流入的同时,把非本地甚至非城市户籍人口排除于本地的社会福利网之外。
【编者按】:本文为FT中文网2013中国年度报告的一篇。2007年,厦门市民的政治参与,加之当地和福建省党政领导的开明,使PX项目不在厦门实施,才有今天厦门乃至整个福建良好的环境和清新的空气。
行政分权主要是各级地方政府对辖区内的社会经济事务的管理和发展,尤其在规制的设定和执行上,享有高度的自主权。这是造成在许多国家那里社会保障主要由中央政府提供的事实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部分金融机构在同业和表外业务上的结构调整进展缓慢,反而加快了金融各个业态的融合创新,使得金融市场的资金链条并没有随着钱荒事件的解决而真正缓解。货币市场7天期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一路飙升,12月17日以来的五个交易日里,从原来的低位快速拉升400个基点,至23日上午盘中最高触及9.8%,屡创6月份钱荒以来新高。
从货币存量考察,截至11月末,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 2余额高达107.93万亿元,同比增长14.2%。应该说,当前我国金融市场流动性总体充裕。 近期,金融市场钱紧来袭。在金融机构同业业务关系链条中,任何一方的结构与策略调整,都将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从而明显加剧金融市场流动性的整体紧张状况。
在中央银行向部分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后,6月份货币市场利率明显回落。12月中旬,在为期两天的FO M C会议后,美联储宣布从明年1月起每月购买资产规模减少100亿美元。
事实上,从国庆节前货币市场资金面一度紧张情况看,金融机构对流动性趋向紧张已经有明显预期。今年以来,随着美国经济复苏信号更加明显,金融市场对美联储退出Q E存在强烈预期。
当前货币市场资金面紧张,是金融机构资产负债结构调整缓慢的重要反映。因此,金融机构更需加快自身业务结构调整,强化流动性管理和稳健经营。
从人民币存款增长趋势看,2013年1至11月,全国人民币存款增加11.41万亿元,同比多增2.18万亿元,总体仍延续稳步扩张态势。针对年末货币市场新变化,央行通过微博宣告,已连续三天通过SLO累计向市场注入超过3000亿元流动性,并提示主要商业银行合理调整资产负债结构,提升流动性管理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在银行体系超额储备已逾1.5万亿元的同时出现货币市场资金利率急剧上升,突出反映了金融市场的结构性难题,表明当前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调整进展缓慢。从外汇储备增长看,下半年我国资本流入压力增大,三季度我国外汇储备增加约1600亿美元,为2011年二季度以来的最高季度增幅。
从流动性状况看,11月末,全国人民币存贷比为69.18%,与75%的监管指标仍有距离。否则,即使中央银行提供流动性支持后,虽可缓解但不能真正解决金融机构在资产负债结构管理上的问题,甚至还会出现饮鸩止渴的结果。
在这种情况下,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拆出资金的意愿也会明显下降,更容易受到市场价格波动影响。此外,预期也是当前货币市场资金成本上升的重要诱因。
最近一段时间,商业银行新发行的理财产品收益率持续上行,存款竞争日益激烈。从实体经济交易的流动性需求看,目前银行体系1.5万多亿元的超额储备仍处于历史相对高位,应该完全可以满足实体经济交易与支付的需要。
本文由不解之缘网发布,不代表不解之缘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e5a5e.onlinekreditetestsiegergerade.org/67223/8944.html